在6月19日工贸部举行的第二季度例行记者会上,国内市场管理与发展局副局长黄英阳援引地方统计数据表示,近期全国约有5500家店铺关闭,主要集中在食品、功能食品、化妆品和家用商品等领域。
黄英阳指出,当前各地职能部门正同步开展打击走私、商业欺诈和假冒商品高峰月的市场检查工作,导致许多商户产生担忧心理,部分选择停业观望。
工贸部国内市场管理与发展局副局长黄英阳在6月19日记者会上答问。图片来源:MOIT
另一原因是传统经营模式在电子商务冲击下失效,部分商户未能及时转型,忽视电商渠道拓展、产品多元化和管理能力提升。此外,部分店铺因装修或搬迁新址也暂停营业。
黄英阳补充说,许多商户还存在发票手续不全、销售不明来源商品等问题,近期税收政策调整也产生一定影响。
但河内-和平第一税务分局表示,商户停业现象与第70号法令(要求年收入超10亿越盾的特定行业商户使用联网电子发票)无直接关联。该局管理的31.1万户河内商户中,5-6月停业商户2961家,其中仅263户(占8.8%)涉及发票使用问题,约5%需启用电子发票。传统民生市场经营基本正常,未现大规模停业潮。
税务部门认为停业主因是假货恐慌,另有商户担忧启用发票后实际收入高于定额导致补缴税款。
工贸部电子商务与数字经济局副局长黄宁在6月19日记者会上答问。图片来源:MOIT
针对电商平台假货问题,电子商务与数字经济局副局长黄宁回应称并非所有线上商品均为假货。上半年工贸部已协同各平台下架超3.3万件假冒侵权商品,处置1.1万家违规店铺。即将实施的《电子商务法》将引入卖家实名认证等消费者保护措施。
黄宁表示:”当前违规店铺关闭后常改头换面重新注册,实名制将助力监管部门溯源追责,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税收征管。”
工贸部将推进四大打假举措:完善制度框架、应用AI和区块链溯源技术、加强公众识假宣传、开展国际执法合作。阮生日坦副部长强调电商平台须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快速处理假货投诉,”需立即下架甚至永久封禁,杜绝违规者改换身份重返平台”。
5月15日至6月15日全国打假高峰月期间,市场监管力量共检查3891起案件,查处3100余起违规行为,行政罚款超320亿越盾,没收货物价值近310亿越盾,上缴国库总额近360亿越盾,其中26起涉刑案件已移交调查,同比增加50%。
阮生日坦副部长表示,工贸部将通过此次行动重建消费者信心,助力企业安心生产经营优质商品,形成抵制假冒伪劣的市场动力。
芳容
(编译:Sinh ;审校:ASinh;来源:VN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