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良先生于2025年5月20日22时51分在家中逝世,享年88岁。国葬仪式将于5月24日至25日举行。
原国家副主席张美华分享道,与陈德良共事期间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敬业、谦逊和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良哥默默工作奉献,多做少说,不张扬、不搞大动作、不浮夸形式”,她说。
推动革新时期经济发展
在担任国家主席(1997-2006)之前,陈德良有十年时间参与政府管理工作,先后担任部长会议副主席(1987-1991)和副总理(1992-1997)。
作为部长会议副主席,他负责工业领域、企业改革管理,同时是越南在经济互助委员会(SEV)的常驻代表。据《陈德良选集》记载,他的重大贡献之一是在苏联解体后提出与俄罗斯联邦保持和发展长期合作关系,特别是在油气和能源领域。由于他的坚持和果断,越南继续为和平水电站(从第5号机组到第8号机组)购得设备,同时越俄油气合作协议在原则和国际惯例基础上重新签署。越苏石油联营公司得到改组并有效运作,越俄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继续维持。
在革新开放初期,当经济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时,陈德良直接参与指导起草了多部基础法律,如《外国投资法》(1987)、《土地法》(1988),以及关于劳动、工资、合作社条例、个体和家庭经济的文件。这些政策在具体化越共六大革新路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形成提供了最初的法律框架。
陈德良在2004年访问俄罗斯期间。照片:法新社
在1992-1997年期间,作为负责经济-技术领域的副总理,陈德良在越南逐步摆脱社会经济危机、面临恶性通货膨胀和美国经济禁运的背景下工作。同时,政府推动与中国(1991)和美国(1995)关系正常化进程。
负责工业、农业、商贸服务、建设、交通运输、邮电等领域期间,他指导并参与制定了多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私营企业法》(1990)、《企业破产法》(1993)、《土地法修正案》(1993)、《鼓励国内投资法》(1995)、《石油法》(1993)、《合作社法》(1996)等。这些法律文件有助于形成国家管理的多成分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他还指导建设部颁布关于革新时期住房政策的法令,鼓励财政自主权、投资权、与外国合作开发油气、能源、航空、运输、水泥、纺织、农林渔业等领域的高技术项目。这些努力为国有企业集团和总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后来经济龙头企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原国家主席办公室副主任、曾多年担任陈德良助理的阮文碧副教授表示,原国家主席是”坚韧、坚定、始终完成政府和总理交付任务”的人。他投入大量时间和心血实现越共六大革新主张,逐步废除官僚包干机制,赋予企业和劳动者自主权,依法创造平等的生产经营环境。
“在指导起草政策时,良哥总是嘱咐干部’这是新事、难事,我们没经验,必须深入研究国内实际情况并选择适合的国际经验'”,阮文碧回忆道。陈德良也是第一个提出用”企业”概念取代”厂”的人——这一看似微小的语言变化具有重大的制度价值。
原国家主席陈德良检查下龙湾规划,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1997年10月15日。照片:越通社
扩大对外关系
作为副总理,陈德良开展了许多重要外交活动,以维持和巩固与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他访问了俄罗斯并在一些前苏联国家如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工作,在世界多变的背景下为维持联系纽带做出贡献。
特别是1994年,应越美工商会邀请,他对美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在那里,他会见了外交部代表、一些参议员并访问了加利福尼亚州。此行被视为美国1995年宣布与越南关系正常化前的重要试探步骤。
在近两届国家主席任期内(1997-2006),陈德良对俄罗斯、美国、中国、日本、泰国、朝鲜、巴西、南非、法国等大国进行了重要国事访问,推动双边关系,扩大影响并确立越南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他是越南首位对法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并被授予法国最高荣誉勋章——荣誉军团大十字勋章的元首。
据阮文碧副教授介绍,原国家主席特别关注并直接指导越南加入WTO的内容准备和国际游说工作。1997年就职后不久,他就负责筹备并主持首次在越南举办的国际法语国家会议,吸引了35位国家元首参加。会议的成功被视为革新时期外交路线的成功试验,为越南与各国发展深入关系和提升国际地位创造了动力。
在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国家主席陈德良发表演讲,提出将21世纪头十年作为”全球最高努力消除贫困的十年”的倡议——这一提议得到联合国高度评价。
2004年,他指导在河内成功举办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ASEM 5),发表关于亚欧经济伙伴关系的《河内宣言》和关于文明间对话的声明。他密切关注从内容到礼宾的各个环节,希望展现一个和平、充满活力、正在崛起的越南的待客之道和特色,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告别时感叹道:”ASEM 5会议唯一的缺点就是我不得不太早离开您和越南人民。”
原国家主席陈德良不仅重视外交,还在安全-国防领域留下印记。他指导制定新形势下保卫祖国方案——后来被九届中央委员会通过成为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决议。他与政治局指导外交部谈判并成功签署中越陆地边界和北部湾划界文件,为巩固国家主权做出贡献。
作为东海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他直接指导实施远海捕捞计划,在姑苏、白龙尾、李山、富贵、昆仑、富国等岛屿建设首批渔港和船闸系统。长沙群岛的灯塔也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国南部大陆架上的首批DK海上高脚屋是在他的直接指导下建造的。他提议的长沙群岛西礁工程——成为首个军民两用港口模式,体现了对海岛和国家主权的战略眼光。
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巴黎授予国家主席陈德良荣誉军团大十字勋章,2002年10月28日。照片:越通社
恢复爱国竞赛运动
阮文碧副教授表示,陈德良就任国家主席后,最先关注的事项之一就是恢复和推动爱国竞赛运动——这一运动在国家统一后曾中断沉寂。他确定竞赛不仅是动员形式,更是发展动力,动员全民全军为革新事业努力。
根据他的提议,政治局和中央颁布了关于新时期革新竞赛奖励工作的第35号指示。本着这一精神,国家主席陈德良号召全国同胞、战士和海外侨胞积极响应竞赛运动,为建设”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做出贡献。第35号指示也为2003年首次颁布的《竞赛奖励法》奠定了基础。
响应国家主席的号召,竞赛运动从城市到农村,从平原到山区、海岛广泛展开。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积极为发展生产、科学研究、维护社会治安做出贡献。因此,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在革新时期发起爱国竞赛运动为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保障国防安全创造了巨大动力,为国家革新进程做出了应有贡献”,阮文碧评价道。
曾直接负责竞赛奖励工作的原国家副主席张美华也肯定:”原国家主席陈德良为革新时期的竞赛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家主席陈德良与首都河内儿童共度中秋,1999年9月23日。照片:越通社
农民要用知识和科学致富
根据国家政治-真理出版社出版的《振兴国家的渴望》一书,在担任最高领导职务期间,国家主席陈德良始终思考国民经济现代化问题,特别是农业领域。
2005年,在访问农业遗传研究所——生物技术应用于生产的顶尖研究机构时,他特别关注作物种子问题,尤其是在许多地方农民因从中国进口的劣质杂交水稻种子而陷入困境的背景下。
所长陈维贵教授兴奋地报告了20年革新成果:该领域科学家已培育出35种作物的342个品种,仅农业遗传研究所就有16个国家审定品种和23个区域化品种。
尽管如此,国家主席陈德良难掩忧虑:”我们进步,其他国家也在进步。我实话问各位同志,与泰国和中国相比——更不用说美国或俄罗斯——我们的生物技术水平目前处于什么位置?”
陈维贵教授承认,越南仅在基因、细胞、微生物等部分研究领域相当;在生产应用环节上落后于泰国。与中国相比,越南在研究和应用上都落后。缺乏投资、知识产权保护薄弱导致刚研究出的品种在下个季节就失去版权。研究所想贷款投资商业化也不被允许,因为银行不给研究单位贷款。
听完后,国家主席皱起眉头,转向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高德发:”请发同志向政府报告并研究解决政策。这是大问题,如果不解决肯定会阻碍科研成果走进生活。”
国家主席陈德良会见正在井下开采煤炭的和占煤矿公司工人,2002年。照片:越通社
在担任国家高级领导职务前,陈德良有三十年与地质行业紧密联系。他是2005年获胡志明奖的两项重要科学工程的共同主编:《越南地质图(比例尺1/50万)》(1981年出版)和《越南矿产图(比例尺1/50万)》(1988年出版)。
在担任地质总局局长期间,他指导开展全国范围的地质综合调查,重点关注具有高经济价值和急需开采的矿产,如煤炭、磷灰石、铜、建筑石材、地下水等。这些工程不仅服务于经济发展,还有助于确认国家资源潜力和领土主权。
武俊 – 山河
(编译:Sinh ;审校:ASinh;来源:VN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