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金山部长表示:“补习对个人发展的价值有限。”

Sinh
14分钟阅读
Disclosure: This website may contain affiliate links, which means I may earn a commission if you click on the link and make a purchase. I only recommend products or services that I personally use and believe will add value to my readers. Your support is appreciated!

6月19日下午,教育培训部部长阮金山作为政府成员继续接受质询。收紧课外补习政策及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解决方案成为代表们质询阮部长时的两大焦点议题。

科技与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阮氏丽水代表指出,关于课外补习的第29/2024号通知实施效果不佳,政策与实际执行存在较大差距,这对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造成不小影响。”部长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来是否有根本性解决方案来优化课外补习管理?”阮氏丽水质询道。


阮氏丽水代表6月19日下午质询阮金山部长。摄影:黄峰

阮部长回应称,政策成效不仅取决于文本质量,更需要从中央到地方的执行落实。若各级部门未能充分履职,再好的政策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第29号通知已明确教育部门、省市县各级、学校、教师及相关主体的责任。实施过程中,多地积极响应。通知颁布后,教育部立即开展督查,不少地区执行良好。”若笼统断言全国范围执行不力,对部分省市有失公允。”阮部长表示。

他指出该通知生效时间较短(2024年12月底颁布),现在评价效果”为时尚早”,需待全面实施后再作评估。

教育培训部部长阮金山答询。摄影:江辉

关于补习现象根源,阮部长指出教师薪资不足以维生;学校设施不足导致学生竞争激烈,尤其在大城市和人口稠密区;高考压力甚至超过大学入学考试;家长对子女成绩不满且缺乏信任;部分学校校长和教师尚未完成课堂主责教学任务。

“从某种角度看,教育改革仍需持续推进才能满足需求。诸多’尚未达标’之处使得补习现象难以消除。”他坦言。

阮部长认为核心问题在于从知识灌输型教育向能力培养型教育的转型。2018普通教育课程已朝此方向推进,但实施条件仍不完善。”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无法一蹴而就。”他补充道。

从专业角度分析,补习是传统知识传授体系的环节之一。教科书打包知识进行传输,教师负责讲授,考试检验知识掌握,随之而来的是题海战术、范文模板、死记硬背。

补习正是这种知识传授链条的一环。若继续沿袭旧模式,面对知识爆炸时代,知识追逐将难以为继并终将失败。补习现象会拖累改革,阻碍教育创新。

制定第29号通知时,教育部不仅着眼社会问题,更将其作为改革组成部分,推动学校变革,为培养儿童能力的新体系铺路。

阮部长强调新路径应注重设备应用,解决儿童面临的实际问题,即培养自主学习、知识拓展以应对知识爆炸时代的能力。”补习或许能巩固知识,但对人的发展价值有限。若审视深层影响,就能理解为何必须坚决推进这项工作。”

范文和代表(同塔省)。摄影:国会电子门户

阮名秀代表同样关注此议题,指出多所高校为增收学费而超额招生,直接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培养。

“请部长说明原因、管理责任及解决方案,使高等教育切实提升民智、培养人才,实现真学、真练、教好、学好、管好。”他质询道。

阮金山部长回应称该现象”确实存在于部分高校,但非普遍情况”。部分非顶尖高校规模达3-5万学生”也是事实”。

他指出扩招主因系学费问题。相较国民收入,尤其困难家庭,越南公立大学年均约2500万越盾(部分专业更低)的学费构成压力。但相比美国大学年均5.5-6万美元(顶尖院校7-8万美元),越南学费仅为其1/50。”如此经费下,高校不得不扩招维持运转。”

少数高校通过服务、财政支持、科研等渠道创收,但占比极低。大规模招生将对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产生连锁反应。

阮部长提出严格管控招生质量,强制高校遵守招生比例条件;公立院校需国家支持,不能仅依赖学费;”各校可根据培养质量调整合理学费标准”。


教育培训部部长阮金山答询。摄影:江辉

黎氏双安代表提及高校自治障碍,如缺乏吸引优质讲师政策、公私合作培养高端人才机制缺失等。她要求部长说明解决方案及路线图。

阮友通代表质询部长对当前高校科技潜力的评价,质疑现有条件下院校能否承担科研与技术转化职责。

阮金山部长承认高校自治总体推进良好,赋予院校活力,但需在《高等教育法》修订中完善相关政策。他分析当前自治过度依赖财务自主存在弊端,应区分财务自主与高校自治政策。国家将通过订单培养、奖学金支持等方式增强院校财力。

关于科研基础设施,阮部长坦言若纯粹从硬件角度看,越南高校科技基础设施落后、薄弱、规模小。教育部所属40所高校共840间实验室,但多为学科级小型实验室,适合学生实习,能产出可转化、商业化的发明成果的极少。

近期教育部新建16个实验室,但规模仅200-300亿越盾。”必须推进高校科技基础设施现代化,才能肩负未来使命。”他表示。

分享这个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